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----(十五) 尿潴留
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大量尿液不能随意排出的一种常见症状。患者少腹胀满,排尿困难,小便点滴难下,甚至小便闭塞不通。中医认为尿液的排泄有赖肺的肃降、肾的开阖及三焦和膀胱的气化共同完成,其中任何一环节病变均可导致尿液排泄障碍。
中医称为“癃闭”,认为本病多由肾气不足,膀胱气化无权,湿热下注,气机阻滞,或外伤膀胱,气化受损所致。
西医学之前列腺肥大、膀胱肿瘤或结石、大脑及脊髓受伤、产后及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皆属此范畴。癃闭是水液排泄障碍的危重病症。
治疗尿潴留常用一针特效穴有阴陵泉、足三里、中极、关元、人中、至阴、膀胱俞、阴谷等。
阴陵泉
【位置】在膝横纹头下陷中,即在胫骨内侧辅骨直下方陷窝中,平齐胫骨粗隆下缘,与阳陵泉相对,稍高1寸。
【针法】正坐垂足取穴或平卧取穴,直刺,从小腿内向外刺入,针入5分~1寸。留针30分钟,每10分钟捻针1次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阴陵泉为牌(土)经合水穴,脾经本有制水之能,再加合水与肾水之同气相求(可参看《针灸宝典》),因此,调整水液之功能甚强,自古即为治疗小便不畅之要穴,《通玄指要赋》:“阴陵能开通于水道。”《杂病穴法歌》:“小便不通阴陵泉,三里泻下溺如注。” 单刺有效,配足三里治小便癃闭不通其效更速。
足三里
【位置】在小腿前外侧面上部,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缘外开约1寸。
【针法】取双侧穴位。用毫针直刺,从前向后刺入约2寸深,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,强刺激。留针20-30分钟,每5分钟捻针1次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足三里为胃经合穴,有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理脾健胃之功,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,治疗范围极为广泛。足三里为胃经(土经)合穴(土穴),为土中真土,强脾健胃、理气治水功能甚强,有利水消肿之能,《席弘赋》说:“膀胱气滞足三里。”即指其利尿功能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足三里治风湿中,诸虚耳聋上牙疼,噎膈鼓胀水肿喘,寒湿脚气及痹风。”也指其能利尿消肿。本穴配阴陵泉利尿甚效。《杂病穴法歌》:“小便不通阴陵泉,三里泻下溲如注。”配阴交亦可利尿消肿。《玉龙歌》:“水病之疾最难熬,腹满虚胀不肯消,先灸水分并水道,后针三里及阴交。”
中极
【位置】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4寸。
【针法】治幼儿尿闭用中指(或食指)在中极穴成60°角向下方稍加压力,然后放开,然后再加压,再放开,持续1分钟左右即可排尿。治大人用毫针直刺
1.5寸左右,使之得气,针感向阴部放射,留针10分钟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中极为足三阴经(脾经、肝经、肾经)与任脉之交会,又为膀胱之募穴,有调节膀胱气化功能、清利湿热作用,对于妇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皆有疗效,对下元虚损之病亦有效果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云:“治腰痛,小便不利。”针刺或按压此穴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,启闭通尿。按压对幼儿尿闭尤效。
关 元
【位置】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,脐下3寸。
【针法】用毫针直刺1.5寸左右,使之得气,针感向阴部放射,留针10分钟。【解析与经验】本穴为足三阴经(脾经、肝经、肾经)与任脉之交会,又为小肠募穴,有培元助气化、清利湿热作用,治疗妇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皆有疗效,治疗下元虚损之病亦有效果。本穴主治之症甚多,对于肾虚所致诸症尤有特殊效果,为常用之强壮穴,常配他穴(肾命、三阴交、足三里)治泌尿生殖器疾思。本穴有双向调节作用,尿不通时,针刺可泻邪,起到启闭作用;尿失禁或遗尿时,针刺施补法,或用灸法,可起到补虚固脬止遗尿的作用。
人中
【位置】在人中沟上的1/3与下2/3交点处取穴。
【针法】正坐或仰卧,以1寸毫针斜刺,从下向上刺入,进针3~5分深。中强刺激半分钟,留针20分钟,每5分钟捻针1次,仍施中强刺激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人中为督脉穴,督脉并于脊里,与肾及膀胱连,有通阳化气之功。《景岳全书》说:“水沟主一切水肿。”《医宗金鉴》说:“水沟中风口不开,中恶癫痫口眼歪,刺治风水头面肿,灸治儿风急慢灾。”针刺人中能开上窍启下窍,有提壶揭盖之效,治疗尿潴留极有效。
至阴
【位置】足小趾外侧,去爪甲角如韭叶。
【针法】正坐垂足或仰卧,去足小趾外侧爪甲角根部1分许取之。斜刺,针尖向上刺入,深1分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本穴为膀胱经井穴,可疏通膀胱经气,为水经金穴,能使金水相通,有利于膀胱气化之下行,而能利尿。《普济方》说至阴主小便不利。并穴有开窍之作用,膀胱之窍为尿窍,因此本穴能开窍,治尿闭不通。
膀胱俞
【位置】19椎下两旁相去脊各1寸5分。
【针法】俯卧取穴。直刺,从背侧向前方刺入,针深5分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本穴为膀胱之背俞穴,为膀胱气机转输之处,有培补下元、调节膀胱气机、通利水道作用,是调整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要穴之一。《医宗金鉴》说膀胱俞治小便难。针刺本穴可治小便难。
阴谷
【位置】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、小筋上,按之应手处。
【针法】正坐屈膝取穴。从胭横纹内侧端,按取小筋与大筋(即半膜肌与半腱肌肌腱)之间陷中,直刺,从内略向外下方刺入,针深5分。
【解析与经验】阴谷穴为少阴肾脉所入,肾之合穴,“合主逆气而泄”,肾之逆气为小便不下行,本穴可治之。又本穴为水(肾)经水(合)穴,系真五行,治肾水作用甚好,又因肾主二阴,肾与膀胱相表里,所以本穴又有益肾兴阳、调理前阴的功效,自古便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之证。《针象甲乙经》云:“脊内廉痛,溺难……阴谷主之。”《太乙歌》云:“利小便,消水肿,阴谷水分与三里。”《医宗金鉴》说:“阴谷舌纵口流涎……腹胀烦满小便难。”都强调其能治小便困难。
本节小结
土能制水,治疗尿潴留,以阴陵泉【为脾(土)经合水穴]及足三里〔为胃(土)经合土穴]最为常用,两者自古即为治疗小便不畅之要穴。
此外,治疗尿潴留,一般以膀胱及肾经腧穴为主,至阴为膀胱经井穴,井穴有开窍之作用,膀胱之窍为尿窍。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,为膀胱气机转输之处,是调整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要穴之一。阴谷为肾之合穴,“合主逆气而泄”,肾之逆气为小便不下行。
中极、关元皆为三阴经(脾经、肝经、肾经)与任脉的交会穴,中极为膀胱经募穴,能调节膀胱气化功能,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病皆有疗效,按压对幼儿尿闭尤效。关元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,为培肾固本、补益元气之要穴,本穴有双向调节作用,尿失禁或遗尿时,针刺施补法,或用灸法,可起到补虚固脬止遗尿的作用。人中能开上窍,启下窍,提壶揭盖,治疗尿潴留。阴陵泉、足三里两穴合用,为治疗尿潴留之特效对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